您的位置: 首页 > 企业动态 > 技术知识库

电源监控系统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新进展

技术知识库 时间:2025-05-22 15:56:44 15 次浏览

随着铁路运输网络不断扩张,列控系统、信号系统、通信系统等关键业务对供电系统的依赖日益加深。电源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,已成为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核心要素。面对庞大的设备体系和复杂的运维环境,传统电源监控手段已难以满足高效、智能、实时的运维需求。


在此背景下,电源监控系统的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持续进化,为铁路电源系统运维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。本文将聚焦这一技术演进趋势,探讨其在铁路场景中的典型应用与价值。


一、传感器技术升级:更小巧、更精准、更智能

1. 多参数融合传感器

传统电源监控系统中,温度、湿度、电压、电流、漏水等分别使用独立传感器,不仅部署复杂,还存在数据整合难题。新一代融合型传感器可实现多项参数同时监测,如“温湿度+烟感+电压”集成一体,大幅简化部署和布线,同时提升监测效率。


2. 高精度电参数传感器

铁路电源监控系统中的直流屏、高频电源、UPS、蓄电池组对监测精度要求极高。新型霍尔电流传感器、Rogowski线圈电流检测器、高精度分流器等新型组件,已可实现mA级误差精度,并支持快速响应,保障故障早期发现。


3. 智能诊断型传感器

部分传感器具备初步数据判断与边缘计算能力,可实现如“电池内阻劣化分析”“电源模块寿命预测”等功能,具备自诊断、自学习、自校准能力,为铁路设备提供更加前置的智能预警。

微信截图_20250522160515.png

二、数据采集技术进化:更高速、更可靠、更边缘

1. 高速边缘数据采集网关

以往采集系统依赖传统PLC或IO模块,通信速度慢、并发能力弱。新一代嵌入式边缘计算网关具备本地缓存、边缘分析和高速采集能力,支持MQTT、Modbus、IEC 61850等多种协议,能满足地铁、动车段、变电站等复杂现场的数据接入需求。


2. 无线采集与LoRa/NB-IoT通信技术

面对铁路站场、轨旁、通信机房等空间受限或布线困难场景,LoRa、NB-IoT、ZigBee等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逐步普及,配套无线温湿度、无线漏水、无线烟感等传感器,实现非侵入式部署,降低施工难度与运维成本。


3. 时序数据管理与AI建模

采集系统不再只是数据中转枢纽,而是开始承担“时间序列数据管理”与“局部AI模型部署”角色。通过对电流、电压、温度等数据的时序分析与建模,可以精准预测如蓄电池鼓胀、UPS功率过载等早期异常,提升铁路设备生命周期管理能力。


三、典型铁路应用场景解析

● 动车段UPS与蓄电池监控

通过部署高精度电流、电压、温湿度传感器,结合AI算法分析UPS运行曲线,实现电池组老化识别、异常负载预测、远程状态监测,减少人工巡检频率。


● 信号设备机房供电保障

结合无线漏水、烟感、开门传感器与多参数采集设备,搭建信号机房多维度安全监控体系,实现安防+动力+环境联动,第一时间预警隐患。


● 变电所供电系统远程运维

部署边缘智能采集设备,实现对高频电源、直流屏、变压器等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数据上云,同时利用历史数据开展运行趋势分析与设备预警。


智能感知,驱动铁路运维数字化

铁路行业正从“重建设”向“重运营”转型,电源系统作为基础保障,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到铁路的安全与效率。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演进,正在推动电源监控系统从传统监控走向智能感知、自主判断、主动运维的新阶段。


作为智能监控行业的深耕者,计通智能将持续推动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升级,助力铁路行业构建更加安全、高效、智能的电源运维体系,服务国家智慧交通战略迈向新高度。https://www.jiton.com/

CopyRight © 深圳市计通智能技术有限公司    粤ICP备12076062号    技术支持:壹起航